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简报(第9期)《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部署“把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落实有关工作部署,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在教育领域融合应用。 一、深度参与“广东开学第一课”栏目,特邀行业专家现场趣味科普授课 近日,省教育厅牵头主办2025年秋季“广东开学第一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度参与节目录制,邀请优必选科技副总裁兼研究院副院长庞建新,带来 “你好,未来伙伴——探秘机器人的奇妙旅程” 主题宣讲,通过智能机器人的互动表演、讲解机器人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广东科创实力,激发对科技与安全的探索兴趣;邀请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人工智能学域助理教授梁俊卫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相关技术知识科普宣讲。为了引导中小学生深入掌握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科普知识,活动现场还设立主题互动展示摊位,以机器人编队展演、科技知识有奖竞答等趣味体验的方式吸引了众多学生观看参与,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次活动视频在“广东经济科教频道”“广东经视抖音号”“经视频APP”“21财经APP”“广东开学第一课微信小程序”等平台同步进行网络直播,全省各地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和家长在线观看,宣传总覆盖超2600万人次,此外在活动录制观礼堂有700多人、摆摊现场2000多人参与。 二、智能辅助提质教育教学,深入培育中小学学生人工智能素养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应用,营造智能时代经济新模式、生活新体验,其中,在教育领域部署推广智能助教、智能导学、教育机器人等新型资源开发和应用,通过人机共教、人机共育,助力减负增效,创新教学模式。今年,领导小组办公室遴选发布人工智能 教育领域5类应用场景,涵盖“个性化学习辅助”“智能教学辅助”“智能实验辅助”“教育资源智能分发”“教育评估与决策支持”等场景,推动加快应用场景开放,遴选发布行业应用典型案例。今年4月,省教育厅发布《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广东省中小学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 1”方案,覆盖从技术认知到伦理责任的完整素养链,已在省级层面率先构建师生AI素养框架。 三、大力推动产品与服务创新,持续打造教育场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应用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持续深耕教育领域垂直应用,推出系列用得上、反响好的垂直大模型和机器人产品,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检验和提升产品技术水平。视源股份推出希沃大模型,在教学设计、课堂反馈、学生评价、作业批改等方面落地,使老师备课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30分钟,AI生成课件采纳率达80%;像素数据推出格物大模型,节省了教师约30%的作业批改时间、降低了约20%的教育资源制作成本。云蝶科技推出专为教师设计的云蝶行知大模型,通过5万节课堂语料训练,提供“听、评、读、写”服务,提升教学效率和教研质量。深圳果力智能、广州乐庚信息开发的辅助教学机器人相关产品分别入选我省首批“机器人 ”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名单。系列创新产品与服务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赋能教育场景打造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接下来,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加强与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合作,通过常态化参与“广东开学第一课”、组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走进课堂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广大中小学学生人工智能素养,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同时,将持续推动产业生态建设,大力部署开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关键技术与产品攻关,积极引导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在教育、医疗、交通、民政、金融、安全等各行业领域广泛应用,推动“人工智能 ”“机器人 ”场景规模化部署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