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重”,是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两新”,指的是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两业”,是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详情如下↓↓↓
一、“两重”:事关国家安全和民生福祉
所谓“两重”,是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是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一)国家重大战略布局
|
序号
|
战略名称
|
核心要点与意义
|
|
1
|
京津冀协同发展
|
旨在打破区域行政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协同互补,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成为北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带动区域整体腾飞。
|
|
2
|
长江经济带发展
|
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推动产业绿色转型,让这条黄金水道在生态与经济上实现双重繁荣,辐射带动沿江广袤区域发展。
|
|
3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融合港澳独特优势与内地坚实基础,聚焦科技创新、金融合作等领域,构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话语权。
|
|
4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
加速区域内要素流动,促进产业协同创新,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样板区。
|
|
5
|
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
以建设自由贸易港为目标,探索更高水平开放形态,开展制度创新,吸引全球资源汇聚,成为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开放门户。
|
|
6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立足黄河生态本底,在守护母亲河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流域内产业高质量转型,实现生态、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协同发展。
|
|
7
|
“一带一路”
|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促进人文交流,构建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大循环格局。
|
(二)重点领域安全保障
|
序号
|
安全领域
|
具体内涵与重要性
|
|
1
|
政治安全
|
关乎国家根本制度稳定、政治秩序井然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前提,确保国家沿着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行。
|
|
2
|
军事安全
|
维护强大的军事力量与稳固的国防体系,是抵御外部军事威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后盾,让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有底气、有尊严。
|
|
3
|
国土安全
|
涵盖领土完整保护以及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基础,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稳固的物理依托。
|
|
4
|
经济安全
|
保障经济系统稳定运行、可持续增长,避免遭受外部冲击引发系统性风险,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
|
|
5
|
金融安全
|
确保金融体系稳健、金融市场有序,防止金融危机发生,维护国家财富安全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撑。
|
|
6
|
文化安全
|
守护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核心价值观不受外来不良文化侵蚀,是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精神源泉。
|
|
7
|
社会安全
|
聚焦社会秩序稳定、公共安全保障,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
|
8
|
科技安全
|
保障自主创新能力,防止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推动科技进步不受外部干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科技动力。
|
|
9
|
粮食安全
|
确保充足、稳定的粮食生产与供应,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关乎民生底线。
|
|
10
|
生态安全
|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根基,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
|
11
|
资源安全
|
保障各类资源稳定供应与合理使用,缓解资源约束瓶颈,支撑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
12
|
核安全
|
严格管控核设施与核材料,防范核事故及核恐怖威胁,维护公众健康、环境安全以及国家和平稳定。
|
|
13
|
海外利益安全
|
维护我国在海外的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合法权益,保障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顺利发展,拓展国家发展空间。
|
|
14
|
太空安全
|
保护太空活动有序开展以及太空资产安全,抢占太空领域发展先机,对国家的通信、导航、国防等诸多方面意义重大。
|
|
15
|
深海安全
|
确保深海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相关活动安全,拓展海洋战略空间,助力国家海洋强国建设。
|
|
16
|
极地安全
|
守护极地资源权益以及科考等活动安全,积极参与极地治理,提升我国在全球极地事务中的影响力。
|
|
17
|
生物安全
|
严密防范生物入侵、生物武器威胁等,保障生态平衡、公众健康以及国家生物产业健康发展。
|
|
18
|
人工智能安全
|
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确保其符合伦理道德要求且安全可靠,避免因技术滥用带来风险隐患。
|
|
19
|
网络安全
|
筑牢网络系统防护墙,保障数据安全,维护国家信息主权以及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在数字化时代至关重要。
|
|
20
|
数据安全
|
强化国家数据隐私保护,确保信息不被泄露、篡改,维护公民、企业和国家的信息权益。
|
(三)”两重”项目谋划思路
“两重”将是地方政府谋划项目、争取上级资金的重点方向。针对于如何精准谋划“两重”项目,建议如下:
一是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实际情况,统筹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突出各地特色、发挥各地优势,因地制宜把项目谋划好、落实好。要坚持统筹谋划一批跨区域、跨领域、跨层级的重点项目。
二是围绕实现今年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配合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实施,把符合条件的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和循环利用项目纳入国债资金支持范围。围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人口高质量发展等中长期重点任务,谋划实施一批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重点支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立一个“近期能实施、长期有储备、定期可滚动”的项目储备库。
三是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聚焦涉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点领域,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破解“卡脖子”问题,并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发展。发展各地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升国际竞争新优势,更好实现长板反补短板。
二、“两新”:拉动投资增长、释放消费潜力
“两新”则指的是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一)大规模设备更新
主要涉及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7个领域的设备更新。
|
序号
|
涉及领域
|
更新设备示例及影响
|
|
1
|
工业
|
工业设备更新可引入智能化生产线,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
|
2
|
农业
|
农业机械更新换代,如智能灌溉设备、高效收割机等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稳产增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
|
3
|
建筑
|
老旧电梯更换等举措,提升建筑使用安全性与舒适性,同时新型建筑施工设备应用能提高建设质量与效率,促进建筑行业绿色智能发展。
|
|
4
|
交通
|
营运船舶、营运货车、新能源公交车等更新,优化交通运输结构,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排放,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
|
5
|
教育
|
更新教学设备,如智慧教室系统、虚拟实验室设备等,能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
|
6
|
文旅
|
景区设施设备更新,像智能化导览系统、新型游乐设施等,能提升游客体验,吸引更多游客,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
|
7
|
医疗
|
先进医疗仪器的引入,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
(二)消费品以旧换新
|
序号
|
消费品领域
|
具体政策及对消费的促进作用
|
|
1
|
汽车
|
汽车置换更新政策,鼓励消费者更换新能源汽车或更节能环保的车型,拉动汽车消费市场,推动汽车产业向绿色、智能方向转型升级。
|
|
2
|
家电
|
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促使消费者更换能效更高、功能更全的新家电,刺激家电消费,同时带动家电产业创新升级,减少电子废弃物污染。
|
|
3
|
电动自行车
|
以旧换新优惠能加速老旧电动自行车淘汰,推广更安全、性能更好的新型产品,活跃电动自行车消费市场,满足居民日常出行需求。
|
|
4
|
家装厨卫
|
通过换新补贴等方式,激发消费者改善家居环境的意愿,带动家装、厨卫等相关产业发展,提升生活品质。
|
(三)两新实施路径
中央和地方政府联合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鼓励企业加大设备更新投入,引导消费者积极参与以旧换新活动。同时,建立健全废旧物资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三、“两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一)“两业”概念
1.先进制造业
先进制造业是指将高新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从而取得很好的经济社会和市场效益的制造业总称。主要聚焦高端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2.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包括金融、物流、信息、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文化、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通过提升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其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两业专项”重点支持方向
1、重大装备“国货国用”
支持采购使用自主化装备和必要的配套设施。如大型石化装备、大型冶金建材装备、大型矿山磁选机、浮选机、低碳高炉工艺装备。建材装备重点支持水泥、陶瓷高比例替代原燃料成套装备,高性能玻璃成套装备。
2、新材料自主保障能力提升
其中,无机非金属材料:1.非矿功能材料;2.高纯石英材料,重点支持:纯度99.99%及以上高纯石英制品。
3、临床急需创新药产业化
该领域聚焦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重大慢病等临床需求,重点支持已进入II/III期临床试验,采用微纳米、缓控释等新型药物制剂技术,或增加治疗用途的改良型创新药规模化生产。医药及医疗器械领域,重点支持分子偶联、核药、多肽、小核酸等新型药物以及3D打印、智能网联等创新医疗器械,形成样机试制、药学研究、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等中试验证能力。
4、三中心一平台一基地
该方向主要聚焦原材料、机械装备、消费品领域,支持建设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检验检测中心、认证中心(三中心),共性技术平台(一平台),中试基地(一基地),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综合性服务能力。共性技术平台、重大中试基地。
(三)申报“两业”项目的要求?
1、项目前期手续:要求前期手续齐全(核准/备案、环评、用地、规划、节能、安评等)。
2、项目开工状态:计划新开工项目(具备开工条件),在建项目(两年内),不得用于已完工(含试运行)项目。项目完工率不超过50%。
3、项目性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均可。
4、项目投资情况:不低于1亿,部分项目不低于5000万。
(四)补贴标准
按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15%安排专项资金,部分项目按20%。
(五)申报流程
各省级发展改革委、中央企业负责项目的统筹谋划、统一推进、组织申报,认真做好专项政策解读和项目申报辅导。其中,地方企业项目由各省级发展改革委汇总申报,中央企业及其控股子公司项目由中央企业总部汇总申报。申报文件均须加盖公章,并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否则不予参加评审。
一是每个项目都要明确项目单位及项目责任人、日常监管直接责任单位及监管责任人,其中项目责任人应是项目单位的相关领导,监管责任人应是日常监管直接责任单位的相关领导;
二是申报企业要写明在2021—2024年获得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情况及相关项目实施情况,没有获得过支持的也要予以明确。